作者月满天心,70年代末女子,上学甚少,读书颇多,浪迹十年,终是幼稚,生活白痴,幻想达人。闲读红楼为趣,倦聆古筝怡情。文风无定,时嗔时喜,烟火与婉约并进,犀利伴温柔同行。2008年开始创作,已出版作品《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》《一轮圆月耀天心》《长相思不相忘》《总有一首诗,让你相信地老天荒》《以你之姓,冠我之名》等。
千年烟月在:从唐诗走近大唐30
十二三年就试期,五湖烟月奈相违。
何如买取胡孙弄,一笑君王便着绯。
——罗隐《感弄猴人赐朱绂》
一
罗隐写这首诗的原因,其实就是因为一个耍猴的人,因为得到皇帝的喜欢,其猴子竟然得到封赏的事。
乡村生活沉寂,尤其是冬天的农闲时刻,是耍猴人最爱的时候。
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儿时都有印象,耍猴是乡村的盛大娱乐事件,每到农闲时刻,耍猴的人就敲锣打鼓地来了。一个村庄,甚至邻村的孩子都全体出动,参与,观看,兴奋不已。猴子们经过训练,各个卖萌耍乖,会骑车,会骑山羊,大家自发围成一个圆圈,来的人越多,猴子的杂耍越多,偶尔不听主人的命令,掐着腰,貌似对抗的样子,主人扬起鞭子,它便立刻乖乖听话,人群里发出大笑。
表演结束,猴子会端着盘子到每个人面前要钱,有人哈哈笑着,将零钱扔在盘子里,有人借机躲开,猴子也不会恼,继续到下一个观众面前讨……有时候表演完,耍猴人也会拉着猴子,各家讨一些粮食去,小孩子对猴子好奇,想着去摸一下它的红屁股,猴子像孙悟空那样吱地一声,以示反抗。耍猴人忙过来呵斥,一边对小孩子讲:它不通人性,惹急了要抓伤人的……于是,一群好奇的孩子跟在一人一猴后面,进这家,出那家,整个村子都讨个遍,也会有些收获。耍猴人左肩上扛着讨来的粮食,右肩上蹲着给他赚钱的猴子儿,背影渐渐远去,在皑皑白雪中消失。
《红楼梦》里也提到过耍猴的人,史湘云给大家出的谜语《点绛唇》,打一俗物:溪壑分离,红尘游戏真何趣,名利犹虚,后事终难继。大家都没猜出来,有猜是和尚的,有猜是偶戏人和道士的,最后还是她自己揭开了谜底,原来是耍猴儿的。
可见,自唐开始,到清朝一直有耍猴人,而且清朝是把猴尾巴剪去的那种。
猴子在动物中,属于机灵聪明的那种,可以模仿人的各种动作,因为智商比较高,训练起来也容易,所以在底层社会,经常有农闲时以此为营生的人,用一根鞭子和几个桃子,就能将一只猴儿训练到按照人的意愿去表演各种动作。这也是娱乐匮乏时代的一种消遣活动,所以这么多朝代以来,耍猴这门手艺,一直没有失传。
宋代有个叫张时的人有一首《南歌子》也提到了耍猴儿:
暖日未斜西。正是迷花殢酒时。红药雕阑呈冷艳,依稀。花重枝柔压半敧。相对耍猴儿。一捻幽芳劝酒卮。魏紫姚黄来觑着,方知。准拟今宵醉伴妻。
元曲中也有描述过耍猴儿的,杨真人的《辊金丸》:
一更里,擒意马。猿猴儿,莫颠耍。大悟来,心地觉清凉,管自然都放下。本来面目常潇洒。真清净,更幽雅。更减口颐养气神全,按四时,分造化。
但是罗隐笔下所写的耍猴儿,却并不是娱乐,而是讽刺当朝皇帝荒唐无为。
二
《幕府燕闲录》记载,黄巢起义爆发后,藩镇又叛乱,刚回到长安不久的唐僖宗再一次逃难,结果病亡,其弟唐昭宗即位,继续逃难。他比唐僖宗还能玩,随驾的伎艺人不是歌舞伎美女儿,也并不是什么伶人,只有一个耍猴儿的。这猴子被训练得极好,皇帝很喜欢,喜欢到什么程度呢?居然可以跟大臣们一起上朝列班,给猴子大臣的待遇。
猴子每天给昭宗表演,会各种技艺,昭宗顾不得国难家愁,被逗得哈哈大笑,皇帝一高兴,就要赏赐,他没给猴子赏赐吃的玩的,而是赐了一个五品官,按照品级,猴子身穿红袍,位列朝堂之上,猴子没有名姓,怎么办呢?他给猴子一个称号,曰:孙供奉!
赐朱绂,便是这个意思,赐猴子五品官,着红色官服,那时候没有《西游记》,现代的读者,看到这一段,估计脑子里马上能浮现出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受封弼马温之后,身着宽大官服的摸样,滑稽又可笑。
罗隐这首诗,就是有感此事而作,故题曰《感弄猴人赐朱绂》。
罗隐是一介书生,学富五车,文章华彩,亦有治国之才和志向,只是,他寒窗苦读十余年,赴京待考,离开美丽的家乡,辛辛苦苦,居然连考十年不中。到最后,依旧是一介布衣。堂堂七尺男儿,心怀报国大志,却不如一只猴子,能封官加袍,位列朝堂。他心里愤愤不平,不禁感叹,世间怎会有这样荒唐的事呢?
人才凋零,贫寒清苦,连皇帝的面儿都见不着,一只猴子却食俸禄,得天恩,这样的对比,不止荒唐,还让天下儒士寒心。
所以,罗隐发出感叹,不如不出来参加考试,甚至,不如不读书,那样,还可以在家乡过一段平静安逸的日子,不至于独在异乡为异客,漂泊如一叶孤舟,在黑暗而昏庸的朝廷之下,借酒消愁!
所以,当他听说唐昭宗居然封赏了一直表演猴戏的猴子后,不禁仰天长叹,从内心里,对这样的政权绝望了,挥笔写下这样一首诗,述说自己的怨与悔,怨的是君王昏庸荒唐,悔的是自己怀着一腔热血,十余年没有回到家乡享受真正的天伦之乐,最后却落了这样一个结果!到最后,他读书如此,才华如此,志向如此,到头来,居然不如一个耍猴的,竟然不如一只猴子在君王那里的待遇!
然后他毫不留情,出言讽刺皇上,只知道玩乐、荒唐,不知道人才难得,不懂得治理国家。昏君亡国,这样的结果已然不可避免!
家国都不保了,居然还有功夫玩,有心情给一个猴子赏赐,唐昭宗的行为和这猴子的待遇,与曾经卫懿公的鹤将军,还真有一拼。
三
春秋时期卫国卫懿公,也是一位极品的国君,他喜欢养鹤,这本来也无可厚非,每个人都会有些爱好,增添情趣也不错。可是这种喜欢一旦出了格,便成了荒唐和罪过。
卫懿公好鹤,他的宫殿里,到处都有鹤的影子,仙鹤们昂首阔步,随意进出,没人敢阻拦。他还给鹤们编了军队,封各官衔,鹤们按照品级都有俸禄,连带着给他养鹤、喂鹤、训鹤的人,都加官进爵,风光无限。卫懿公在家里和鹤在一起,出门也带着他的鹤军队,有官衔的鹤乘坐华丽的马车,有专门的人保护。
还有专门的人训练鹤们唱歌跳舞,结果当然是徒劳,不过这不影响卫懿公对鹤的喜爱,他给它们修筑华丽的居所,喂食精细的食物,赏赐它们银两珠宝。
知道君主的这个嗜好之后,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养鹤风潮,大家争相向卫懿公进献鹤,如果进献的仙鹤能得到卫懿公的喜欢,那么这个人马上就会飞黄腾达。于是,没人读书了,也没人想参军立功了,甚至连农民都不种田了,全民上下都开始养鹤。
卫懿公沉迷在对鹤的迷恋中,养鹤产生的大量费用都分摊在百姓头上,税赋大量增加,各行各业的人都去养鹤,百业荒废,国家一片混乱。人们送卫懿公一个绰号,鹤将军。他洋洋自得。
卫懿公的行为,很快导致国库空虚,军民涣散,整个国家以鹤为贵,北狄人趁机进犯,卫懿公这下惊慌了,急忙招呼军队迎敌,将士们都说:君上,还是让你的鹤们去打仗吧,要知道,平时那些仙鹤的待遇可比我们好多了!
卫懿公这才意识到他的末日已经到了,于是,他狠心将那些鹤都杀了吃肉,对将士们表示知道自己错了,希望他们能上前方迎敌,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,北狄人很快攻入卫国,将卫懿公杀掉吃光了他的肉,只保留了他的心肝。
北狄人够狠,但是如果卫懿公曾经不是如此荒唐,将个人爱好无限膨胀,为了鹤耗费大量金钱,以至于民怨沸腾,将士反目,面对北狄人,他们也没有那么容易被攻破,死得如此惨烈。
世界之大,无奇不有,唐末有皇帝赐猴五品官,春秋有卫懿公封鹤为将军,国外,也曾经有过这样一位:狗上校!
1978年,罗马尼亚元首尼古拉·齐奥塞斯库,得到英国人送的一只拉布拉多猎犬。他非常喜欢这只狗,给狗取名叫:考布。还郑重其事地将这只叫考布的狗,封为上校,授予军衔。享受团级待遇。于是,罗马尼亚的大街上,老百姓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考布上校乘坐着豪华的小轿车,在大街上巡视,当然,他不会开车,豪华轿车也是要配司机的。
这只狗比卫懿公的鹤将军待遇一点也不低,它有自己的别墅、保镖、医生、保健师、采购狗粮的专员……
当然,齐奥塞斯库最后的下场也是被民众推翻。
兴亡总被荒唐误,当一个人在其位不思其政,却将荒唐进行到底时,那么,这个国家的末日,也就到了。